1. 尊龙凯时





    1. 什么样的建筑可以称作绿色建筑?

      发布时间:2015-08-26

              谈绿色建筑首先要明确一个名词概念:四节一环保——即“节能 、节地、节水 、节材和环境保护”。

        节能: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和可再生能源 。合理安排城市各项功能,促进城市居住、就业等合理布局,减少交通负荷 ,降低城市交通的能源消耗。

        节地:合理布局 ,科学规划,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和节约程度。工业建筑要适当提高容积率,公共建筑要适当提高建筑密度,居住建筑要在符合健康卫生和节能及采光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深入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进一步减少粘土砖生产对耕地的占用和破坏。

      节水: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 。重点强化节水器具的推广应用,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积极推进污水再生利用、雨水利用 。着重抓好设计环节执行节水标准和节水措施 。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为尽可能利用再生水创造条件 ,绿化用水推广利用再生水。

        节材  :积极采用新型建筑体系 ,推广应用高性能、低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要提高建筑品质,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努力降低对建筑材料的消耗。大力推广应用高强钢和高性能混凝土 。积极研究和开展建筑垃圾与部品的回收和利用。

        环境保护 :实现居住区生活垃圾按照“分类分拣”袋装化进行归集处理 ,采用垃圾生化处理技术。积极推广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新理念,积极开展绿色居住小区试点和推广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可操作性的绿色居住小区标准。

        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之上再来聊绿色建筑相信会有个更为清晰的轮廓。

        绿色建筑关键词:低碳 、节能 、减排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 、减少环境破坏 、保持生态平衡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可再生能源指从自然界获取的 、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传统水源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中水、再生水、雨水和海水。补充:“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上水〔给水〕 、下水〔排水〕而言的。

        中水回用技术系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污〕水(沐浴 、盥洗 、洗衣、厨房 、厕所)集中处理后 ,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可再利用材料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可再循环材料指已经无法进行再利用的产品通过改变其物质形态 ,生产成为另一种材料,使其加入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材料 。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 ,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优先考虑自然通风)的要求,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

        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 有毒 、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 ,地磁适中 。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 、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

        建筑中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 ,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还要根据地理条件 ,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

        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 。室内空气清新 ,温、湿度适当 ,使居住者感觉良好 ,身心健康。

        在建筑设计 、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 。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 、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所以,绿色建筑的基本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整体环境、周边环境)的负荷 ,最大限度的从技术上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损耗;提供安全、健康、高效、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

        套用大家比较熟悉的腔调就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能源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达到与自然环境亲和 ,做到人 、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永续发展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贡献,谱写人类美好生活新篇章。

        绿色建筑世界发展史

        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

        1992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

        1993年美国创建绿色建筑协会;

        1996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1999年台湾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2000年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标准。

        绿色建筑中国发展史

        2004年, “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

        2005年,发布《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6年  ,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

        2015年,颁布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当然,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出发 ,考虑到气候条件 、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化,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

            绿色建筑评定及执行标准:

        中国: 绿色建筑三星标准

        美国: LEED / Living Building Challenge / Green Globes / Build it Green / NAHB NGBS /

        International Green Construction Code (IGCC)

        英国 : BREEAM

        荷兰: BREEAM Netherlands

        澳大利亚: Nabers / Green Star

        巴西: AQUA / LEED Brasil

        加拿大: LEED Canada / Green Globes

        芬兰 : PromisE

        法国: HQE

        德国: DGNB / CEPHEUS

        香港: HKBEAM

        印度 : Indian Green Building Council (IGBC) / GRIHA 暖通空调在线

        意大利: Protocollo Itaca / Green Building Counsil Italia

         : CASBEE

        马来西亚: GBI Malaysia

        墨西哥: LEED Mexico

        新西兰: Green Star NZ

        菲律宾: BERDE / Philpine Green Building Council

        葡萄牙 : Lider A

        新加坡: Green Mark

        南非: Green Star SA

        西班牙 : VERDE

        瑞士: Minergie

        阿联酋: Estidama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 ,保温性很高 ,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 ,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其造价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谓价廉物美 。

        再如,许多南方地区 ,房子里的空调40%是为了应对室外的阳光 ,安装一个很小的智能测温装置 ,当太阳光正热时  ,遮阳帘自动升起来 ,减少射入室内的阳光 ,减少空调的能耗。这样的才是绿色的,才是符合我们时代要求的建筑 。

        当然,个人认为一切绿色建筑 、绿色交通 、绿色城市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全民道德节能和行为意识节能之上的,这是灵魂。没有这两点,一切绿色建筑都无从谈起。





      1.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