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尊龙凯时





    1. 解读绿建新标准 数据计量要先行

      发布时间:2015-08-04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逐步加剧,同时,能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污染的不可逆性 ,让全球各国对能源与环境问题更加重视 。建筑能耗作为除工业和交通之外的三大能耗之一备受关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建筑节能的研究和推广 ,倡导节能环保和绿色生态的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一大趋势,绿色建筑也随之应运而生。

      早在1990年,英国就发布了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时隔十六年,中国才正式颁布了首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尽管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起步很晚 ,但发展的势头却十分迅猛,这与我国建筑能耗的现状与增势不无联系:行业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30%左右 ,而且还在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 ,比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发达国家高出2-3倍。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我国处于建设鼎旺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亿至20亿平方米 ,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97%以上是高能耗建筑 。以此增速测算 ,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米。因此,如果不开始注重建筑节能,将直接加剧能源危机。

      对于我国来说 ,无论是资源 、环境的现实压力,还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度的迫切要求 ,建筑节能都被寄予了厚望,国家对此高度重视,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的1号文件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要求自2014年起政府投资的国家机关 、学校、医院 、博物馆、科技馆 、体育馆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 、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2014年4日15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第408号公告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被批准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新版绿建评价标准在原版基础上做出了系列调整: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 、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 ,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在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行管理六类指标的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类评价指标;调整评价方法 ,对各评价指标评分,并以总得分率确定绿色建筑等级。相应地 ,将旧版标准中的一般项改为评分项,取消优选项;增设加分项,鼓励绿色建筑技术 、管理的创新和提高;明确单体多功能综合性建筑的评价方式与等级确定方法;修改部分评价条文,并为所有评分项和加分项条文分配评价分值。

      新标准发布后,节能爱好者和从业者纷纷参与解读,北京方胜有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丁金刚从事节能行业十余年,他敏锐地发现,在旧版绿建评价标准中 ,能耗分项计量仅被要求作为公共建筑的控制项(5.2.5),要求必须强制实施;新版则对所有适用范围的建筑均做强制性要求(5.1.3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不仅如此 ,在运行评价环节,新版标准再次以控制项强调了能耗监测和计量的必要性(10.1.5供暖、通风 、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自动监控系统应正常工作,且运行记录完整) 。

      丁金刚对此修订作出解释 :计量数据是一切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数据不准或失真,成本支出 、经济效益等都不可能真实,多年的建筑节能实践表明 ,建筑能耗的监测和计量有着极大的必要性 ,准确详实的能耗数据是制定建筑节能方案的首要参考依据。北京方胜有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研发“方胜公共建筑能耗管理服务平台”时就充分考虑到能耗数据的重要性 ,平台从能耗数据采集 、传输到后台处理分析都进行了精密构思和设计,以确保能耗数据详实可靠 。

      目前 ,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要求已明确写入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及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降碳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4]23号)中,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在2015年的工作要点中明确今年要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政府投资的办公建筑和学校、医院 、文化等公益性公共建筑,东中部地区有条件的地级城市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要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各地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近两年,北京方胜有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参与了国家电网、北京大学、北京公交集团 、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以及国家广电总局、国家质检总局 、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海洋局等部委的节能监管平台建设 ,见证了各类公共机构在执行绿建标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预计未来的五到十年 ,能耗监管平台的建设大潮将方兴未艾。(文 :雷容)





      1. XML地图